抬頭,一度以為視線正穿過牧師家的窗,我還會看到一個個活力旺盛的小朋友蹦蹦跳跳,姊姊們似乎還在kuba一樓批星上著生活小智慧,可愛的bai們正隨著音樂跳養生操,最後晚會”我們這一家”的餘音依稀不曾停歇……

  *

參加這個營隊當初是抱著一種服務與學習的心態。以前雖參加過許多營隊,不管是系上的還是不是系上的,卻也沒有一個像原鄉這般長期,看著學長展示去年的相關照片,毫不猶豫報了名,給自己的是挑戰與自我實現的目標。

在山上住了一個月,很認真的去感受里佳部落的每個角落、每個人物、每個屬於原住民—鄒族的生活細節。

剛開始接觸部落,也許是陌生吧?不只村民們多半保留態度,連自己也採取觀察的心態,社區大突擊和幾次的深入社區走動,很明顯的感受到里佳村民對於這一群山下人的突然造訪有種又敬又畏的眼光,這樣的窘境慢慢的藉由小朋友的孰識而有了改變。

在整個活動的幾個範疇中(老人、婦女、青少年、兒童),最容易切入的區塊無非還是兒童,而其他三區塊則是在這次活動急欲有所突破。以最軟的身段、最厚臉皮的姿態慢慢的與社區居民攀談,這樣的心境突破花了不少的時間,但這也是社區服務最需要勇氣踏出的第一步,我在這方面也許不是很擅長,我從最簡單的打招呼開始,遇到村民便鼓起勇氣問個安:”你好!”,慢慢的消去心中的不安也漸漸獲得村民等同的熱情回應。

或許以平地人的眼光會覺得山地原住民缺乏文化刺激,以至於他們缺乏競爭力與平地族群競爭,但這樣的想法是值得商榷的:以”缺乏文化刺激”來看,是缺乏哪個文化的刺激?漢族嗎?如果是,那原住民的文化為什麼一定要接受平地文化的刺激?

看著山上小朋友每天天真活潑的笑容,原住民們認真採茶、割筍、飼養雞鴨,生活自成天地,他們甚至一輩子不用出部落幾次也能過的很好;我想用一種自以為是的角度來說哪個文化缺乏哪個文化的刺激,這樣似乎有種平地人對原住民先入為主的成見,過於霸氣也過於具有侵略性。

應該放下這種文化侵略的想法,重新把原住民文化與平地文化擺在相等地位來研究,懂得尊重每個文化的差異,不去歧視不去強分優劣,以這樣的思維或許對各文化裡的每個份子都有幫助吧。

  *

 我不敢說這次的活動我的貢獻有多少,但我想社區居民、長老教會、小朋友等等給我的成長是不可言喻的。

現階段的原鄉尚在摸索期,許多夥伴的殷勤耕作都是在做打底的工程,里佳部落或許不能一時反映出該年的成果,也許要等五年,甚至是累積十年,才會有具體的社區工作成效,但相對於夥伴自身來說,每踏過一吋里佳的土地,內心成長便產生了,孩童的笑容、姊姊們的巧手、bai的舞姿均深刻的烙印在腦海,久久揮之不去。

下山了,這幾天我一直在想,當我們要下山的那一天,上行李、搬器材,大夥兒上了車揮手與小朋友們道別時,他們的內心是否真的了解這群大哥哥大姊姊下山的意涵?隔天清晨他們還會不會在牧師家守候我們的出現?還會不會躲在社區裡的某個角落等著與我們玩你追我跑的遊戲?而姊姊們在經過kuba的時候會不會想起我們分享的生活小妙招?當然還有bai們在皮膚乾燥時會不會記得拿起凡士林保養自己的皮膚……

我不敢再繼續往下想去,深怕自己會承受不住即將排山倒海的情緒,不停的安慰自己:他們會過的很好,不用我去擔心。

回過神,這些都已經成為今夏的珍藏。

2005.08.19 清晨兩點於心靈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老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