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打呵欠」會傳染,沒想到連「快樂」也會傳染! 

美國研究員從1983年至2003年追蹤麻州佛來明罕市4739位自願居民,得到一份結論(該報告登載於BMJ期刊,又稱《英國醫學期刊》):「快樂有感染力,臉上的笑容會產生『漣漪』效應,影響家人、朋友、甚至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快樂會形成快樂的聚落(『樂』以類聚),也增強人的免疫力和健康。且快樂的效應可以延續長達一年,這已具體量化。

研究指出,快樂會傳染,這股力量能夠透過家人、朋友之類的社群,像水波漣漪般的擴散出去,而這種快樂氣氛的傳遞範圍多達三圈,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快樂會傳染.jpg

 

以下是具體的數據,其證明快樂受地域以及社交影響,諸如:住家1.6公里內有快樂的朋友,則快樂度增加25%

快樂的渲染力

1.快樂的同住伴侶8%

2.一個快樂的朋友9%;一個不快樂的朋友7%

3.住家附近有快樂的兄弟姊妹14%

4.住家1.6公里內有快樂的朋友25%

5.快樂的鄰居34%

 

,這樣看起來,我終於找到這些日子以來這麼不快樂的原因了!我既沒有快樂的同住伴侶(根本沒有伴侶,只有一隻老處女楓葉鼠,還跟我分房)、弟弟身陷考試漩渦愁容滿面、住家1.6公里內的朋友現都住在外地或軍營(他們日子似乎也快樂不起來),連鄰居都顯少見到面。這樣分析起來,脫離原有快樂生活圈的我,一點也沒有快樂漣漪傳進我乾枯的心房,難怪這些日子的我有如一灘死水。

 

同事間例外.jpg


也許這份研究報告僅只是提供一份實際的科學佐證,因為這應不是項新發現。在一般生活中,我們其實能夠真實的體會快樂的感染力:你的朋友快樂,你可以從與他的對話分享中,感染他的快樂而增添愉悅,而朋友的難過或失意,我們理所當然也會替他感到一絲難過之情。這從一些心理層面的理論是早已能夠解釋、分析的。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利用這份報告作為引子,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在生活中,可以如何增添快樂的因子,諸如多與別人分享快樂,讓快樂的漣漪能夠隨處開花。

 

作家王文華提出「三消」找快樂:消費、消化、消失。經濟不景氣的年代,出門逛街消費,順便刺激經濟,但是消費購物的快樂很短暫。第二個是不要囤積太多複雜的情緒感受,尤其這一年太多複雜難懂的事,要學會消化,化繁為簡,讓內心與生活空間敞亮起來,自然快樂。最後不妨利用週末、休假讓自己消失一陣子,切斷與複雜社會的連結,放鬆緊繃的心,與繁忙生活保持距離,找回自己所想要的東西,找回快樂與自信。

東海社工系主任彭懷真,認為單純的人比較快樂,會感謝別人的人也比較快樂,不如利用節日,與親朋好友互相寫寫卡片、寄發電子賀卡,收到別人的祝福、回信會很快樂。

當然了,出身服務領域的,雖然暫時身陷苦境,依然要疾呼:「服務別人所獲得的快樂,絕對比付出的還要多。」你永遠不知道是你在付出、還是在獲得。

而大家的老朋友孫越、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亦曾同聲:「助人最樂,看到服務對象有了改變,是他們當志工的快樂丸。」在這艱困的年代,也正因這艱困的時刻,暫時放下不愉快的紛紛擾擾,投身志工,奉獻己力,絕對能夠替自己、以及需要幫助的別人,帶來內心的平靜與愉悅。

 

 

延伸閱讀

快樂會傳染 不相識也同歡欣

研究:快樂會傳染 同事間例外

快樂有感染力 對同事則無效

長達20年研究 科學家:快樂會傳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徐老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